关注我们

耐药防控 我们能赢——耐药防控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点击数: 审核者:宣传科 作者:邸玉玮、潘嘉怡、邓梓晴、谭晓军 摄影者:林乘龙 发布时间:2022-12-14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永乐高ylg官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检验科联合举办的“2022年耐药防控高峰论坛暨多学科协同抗击感染,提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会议于2022年11月19-20日线上召开。


        此次大会紧随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响应WHO、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活动。以“区域联动,抗击耐药”为主题,邀请60多位各领域专家大会演讲及主持,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6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2人、国家优青1人,及省市人才6人,星空璀璨,熠熠生辉。

 

 

20221214-5.jpg

顾兵教授主持大会


        永乐高ylg官网检验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顾兵教授主持大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主任郑磊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书记王前教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韩锟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干岭主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药政处李学钧处长为大会开幕致辞。

 

 

20221214-6.jpg

致辞专家


        聚焦 - 抗感染治疗新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体多系统健康状态相关,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制成治疗制剂,中国工程院吴清平院士分享了重要健康微生物菌种定向选育及功能产品研发;噬菌体是曾经只记录于教科书中,默默无闻的微生物,居然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治疗的“超级武器”,卢洪洲教授分享超级细菌噬菌体精准治疗关键技术的开发,介绍噬菌体的治疗机制及作用、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微生物无处不在,社区感染是微生物耐药防控的重要阵地,卓超教授通过临床病例,分享社区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强调传统微生物培养检验的重要性。


        助力 - 微生物检验新技术涌现


        学科交叉及新技术发展助力医学检验,助力临床诊疗,多种新技术应用于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李敏教授分享融合新技术助力临床感染诊断;国家杰青王辉教授分享呼吸道感染病原检测技术新进展,mNGS检测病原体,靶向与非靶向检验技术相结合,助力临床诊断;国家杰青郑磊教授分享微生物细胞外囊泡与人体健康,细菌外膜囊泡可能作为疾病标志物、治疗手段,应用于感染或肿瘤疾病诊疗;上海市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刘维薇教授分享临床需求推动技术发展实践案例,其团队用Lamp法检测HPV分型从研发到临床转化;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陈鸣教授分享生物传感器与纳米技术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中的应用,启发检验新的研究方向;广东省杰青廖玉辉教授分享单结核结节成像诊断新技术与耐药治疗,探索将药物和材料结合起来用于治疗。


        解惑 - 微生物感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实验室与临床沟通助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微生物耐药防控的重要环节,胡付品教授分享我国细菌耐药现状和应对策略;温暖潮湿的广东、广西是真菌感染的高发地区,医学检验实验室致力于不断提高真菌的检测能力。呼吸内科专家叶枫教授分享了中国肺部真菌病的演变趋势,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年青化,免疫功能正常的患病者增加;曹存巍教授分享真菌病监测网数据解读与应用,多个临床病例展示了真菌耐药防控的重要性,临床样本实验研究及大数据汇总助力真菌耐药防控;吴文娟教授分享真菌药敏检测及耐药防控策略,真菌药敏结果指导抗真菌治疗。


        理念 -“大微生物”理念助力感染诊疗


        医学检验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微生物相关领域交叉融合助力耐药防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顾兵教授分享标本正确采集、重视寄生虫检验、病原检测新技术、常态化沟通机制、感染诊断产品研发等经验,呼吁“大微生物”理念,助力感染诊疗;潘世扬教授分享检验学科团队建设与精益化管理体会,介绍如何做到科室精益管理;医学检验多维度精益管理、信息化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助力耐药防控,国家杰青周宏伟教授分享微生物实验室诊断精益化管理赋能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协作。


        基础 - 检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检验医学处于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新时代,吕建新教授分享新时代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与思考,强调医、教、研、管一体并重以及学科建设七个基本要素;人才培养助力检验学科建设,尝试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欧启水教授分享检验医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行与思;新冠疫情持续及常态化,给医学检验带来挑战,汪俊军教授分享疫情常态化时期检验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思路,分享疫情常态化下的科研发展思考。


        起航 - 检验国自然申报与主动健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情况是各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国家优青杜鲁涛教授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技巧与评审要点分析,通过一些基金摘要示例等介绍立项依据、撰写建议,指出要善于结合当前研究热点或最新技术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新技术解决自己研究邻域中未解决的问题;国家杰青王晨辉教授分享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浅谈,分享了立项依据书要扬长避短,引用国内重要专家的相关工作、发现立项依据书存在的问题等经验;国家杰青罗阳教授分享主动健康与检验医学,指出智慧化检验技术的发展是实现主动健康的基础,早发现、早治疗是实现主动健康的关键点。


        热点 - 疫苗研发、肿瘤诊断标志物新进展


        因新冠疫情,人们对于病毒及疫苗空前关注,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卢山教授分享病毒感染与疫苗研发新进展,介绍新冠变异株包括奥密克戎的基因变异特点,提出新冠疫苗使用建议;肿瘤标志物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研究方向,助力临床诊疗,线粒体、RNA失调、循环肿瘤细胞、RNA生物传感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家百千万人才邢金良教授的团队对线粒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基因、蛋白、转录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并且探索检测血液、尿液等不同类型样本,分享线粒体多组学整合分析技术及新型肿瘤标志物的鉴定评价;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潘秋辉教授分享RNA代谢调控肿瘤及其在肿瘤诊断标志物中的应用,分享肝母细胞瘤研究成果,介绍RNA失调对肿瘤早诊的前景和应用,强调外泌体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良好前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奋勇教授分享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PETCTC的临床应用研究,该技术改进了目前的CTC技术的局限性,可衔接下游平台如肿瘤精准诊断、药物敏感性等,有望向临床转化;国家优青王佳谊教授分享RNA生物传感检测在肿瘤检验中的应用,如基于RNA的生物传感器及电化学检测microRNA,启发创新思维。


        此次高峰论坛的特点是管理、疾控、临床、药学、检验各领域专家精彩分享实践经验与团队成果,交叉共赢,提升微生物诊疗水平,拓展学科新方向。大会期间,热度攀升,在线听众达10.47万人。


文:邸玉玮、潘嘉怡、邓梓晴、谭晓军,图:林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