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研究所(东病区)神经科服务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痴呆患病率达到25%。痴呆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患病率排行第三的疾病,抓住这一临床特色,本科室一直致力于老年痴呆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由于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早期容易被忽略和漏诊,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本科室在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非常重视,采用目前全世界各地较为认可的综合诊断方法,即多种神经心理学测评量表和PET、ECT、MR相结合的诊断方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痴呆的诊断符合率。目前我科选用的量表是学界最为常用,且在诊断痴呆方面被认为较为合理的量表,主要有:(1)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 ) 、(2)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 )、 (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 、(5)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 、(6)总体衰老量表(GDS)、 (7)临床痴呆评定表(CDR)、(8)哈金斯缺血评分(HIS)。为了确保各种神经心理学测评量表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我科数年来一直注重评分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科内已有近6名医生参加了全国心理评估学习班,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目前在痴呆的发病机理及各种诊治方法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老年痴呆的研究是全球的一个热点。自1997年来,我科在围绕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面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老年性痴呆方面形成了从疾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治疗干预及疾病的全程护理及健康指导等一整套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案。
我科在老年性痴呆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方面省内领先。在老年痴呆的基因表达和多态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三项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三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主要研究内容有:
(1)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及早老素1和早老素2基因的表达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尿激酶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Alzheimer病的关联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浓度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抗Aß自身抗体的特性研究和人源性抗Ab42抗体治疗AD转基因鼠实验研究。
(4)脑血管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5)我们进行了老年性痴呆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了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头部影像学、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等的检查结果。另外,我们探讨了AD和VD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血脂代谢指标的改变。
(6)进行了老年性痴呆病人全程护理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已完成并写成论文已发表。已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为了方便痴呆患者的就诊,我科每周三下午在东病区门诊开设了记忆障碍专科门诊。由徐书雯主任亲自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