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永乐高ylg官网消化科岑荣英副主任医师、沙卫红教授
如果你持续腹泻两个月以上,甚至伴发黏性脓血便,有可能正在遭受炎症性肠病的折磨!作为一种很难治愈、容易复发的慢性肠道病,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在我国已从罕见病变成临床常见病。而海鲜、粗食以及高糖、高脂、高蛋白等饮食因素有可能诱发此病,或者导致病情加重。专家建议,要预防、治疗炎症性肠病,吃“粗茶淡饭”好过“富贵餐”,必要时需记录“饮食日志”,避开会加重不适反应的食物。
病因:免疫系统“乱了套” 攻击肠道
“现在消化科门诊接诊的病人中,感染性腹泻越来越少,以炎症性肠病为代表的非感染性腹泻越来越多。”据沙卫红教授介绍,以往西方国家的炎症性肠病(IBD)患病率较高,而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20年来,我国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相关国内文献报道,近5年的报告病例数是上世纪90年代同期的8倍,该病已成为中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炎症性肠病主要有“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前者主攻20至30岁的青壮年,而后者除青少年外,还偏爱60岁左右的老年人。广东近年来青少年患者发病人数大幅上升,年龄最小的患者出生才几个月。
“炎症性肠病其实是人体免疫系统不断对自己的肠道组织实施‘无差别’攻击,从而导致肠道长期受损。”岑荣英指出,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但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患者表现一般都是腹泻、腹痛,甚至会出现血便。其病程较长,且常反复发作,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导致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继发症状,严重者发展为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调查显示,患者30年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到18%。
忧虑:“洋快餐”泛滥 增加患病风险
据了解,针对国内多个大城市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北上广三大城市居民中,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城市。岑荣英指出,经常熬夜、长期疲劳、西方化的饮食、吸烟以及冰箱普及使用,是可能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原因。
医生发现,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也会促使病情复发。饮食中蛋白质增多,会造成人体摄入的含硫氨基酸明显增多。这些含硫氨基酸通过肠道细菌发酵后产生多种含硫的化合物,对结肠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其中,“洋快餐”等西方饮食方式对肠道的危害不容忽视。因为人体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会损伤结肠黏膜。而临床还发现,经常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的人,发生炎症性肠病的比率增高。
防治攻略: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
岑荣英指出,良好的饮食能够促进肠道自身愈合,辅助治疗炎症性肠病,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患者应选择柔软、清淡、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定时定餐,宜细嚼慢咽,避免边进食边做其他事情。
每餐以正常食量的2/3为宜,每日进餐4~5次。频繁腹泻后,每日应饮用一些含钾高的果汁,如香蕉汁。腹泻次数较多时应多饮水,每日饮1500~2000毫升为宜,饮水要少量多次、速度要慢,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少吃粗粮 慎喝牛奶
专家建议,患者要避开四类食物。平时可通过记录食谱日志,来识别哪些食物可以缓解不适,哪些则加重症状,对于那些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尽量不要再尝试。
1.少吃粗纤维、粗加工食物: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尽量少吃。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牛奶:海产品中的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3.少吃刺激性食物: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
4.少碰油腻食物: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焖、炖等。
特别提醒:急性期需要禁食
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饮食调理也要注意区分。
腹痛腹泻患者:饮食应保证低渣、低脂肪、低乳糖,特别是对病情较重、脓血便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可采取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的方法。一般腹泻者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
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出血的病人:适当补充铁剂。平时保持心情舒畅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劳累过度,增强免疫力。
急性发作期与爆发型患者:严重者最初几天要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症状好转后可逐步过渡到流质、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食物。
腹泻两月不愈应做肠镜检查
炎症性肠病容易被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病、结肠慢性炎症等。沙卫红建议,如果腹泻、腹痛持续一两个月,且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出现便血、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做肠镜检查。
一旦确诊为炎症性肠病,应进行至少两年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制剂等。
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 郝黎、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