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肺研所】肺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显威力 胸腔镜微创肺叶袖状切除术除顽疾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2-09-10

        近日,在国际著名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的主持下,广东省肺癌研究所(肺研所)通过多学科诊疗,成功地为一名被多家医院判定为不能治愈的患者施行了微创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袖状切除术。

        患者李伯今年61岁,黑瘦朴实,茶余饭后喜欢抽烟。但是,最近3个月反复的咳嗽咳痰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有些担心,于是就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肺部有阴影。随后又到某三甲医院检查,CT扫描发现右上肺门区肿物,肿瘤直径约2.5cm,突入右主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狭窄,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考虑腺癌。该院胸外科主任告诉患者家属,因为肿瘤位置比较特殊,且有淋巴结转移,无法手术,建议放化疗。这一结果对于李伯一家如同晴天霹雳,因为不能手术就意味着肺癌可能是晚期,治愈的机会很小,而且李伯一家的经济情况也不好,而放化疗的费用昂贵,难以负担。正在李伯一家打算放弃之时,有一个朋友建议他找肺研所吴一龙教授会诊。

        吴一龙教授仔细询问了李老伯的病情,反复阅读了外院CT扫描图片。吴教授发现患者有反复肺部感染的病史,右上肺伴有阻塞性肺炎,进一步结合肿瘤和淋巴结的影像特点,认为肿瘤可能为低度恶性,肺门包绕的肿大淋巴结可能是炎症而非肺癌转移,可能还有手术的机会。吴教授为患者重新制定了简单的诊断方案,仅在肺研所接受两项检查:外院纤支镜活检病理切片的会诊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

        病理科刘艳辉主任阅外院纤支镜活检病理切片后认为所取组织为非小细胞肺癌,但不能判定为腺癌。刘主任指出:对于小活检的诊断应该非常谨慎,草率地下诊断将可能导致不恰当的治疗方案选择。刘主任建议再次活检。荧光纤支镜是一种新型纤支镜,通过正常组织、癌前病变、肿瘤三者自身荧光的差异进行诊断,可以用于术前判断肺癌在支气管内的范围,以确定手术切除范围,也可以提高肺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早期诊断;还可用于术后判断手术效果及早期发现复发等。肺研所利用荧光纤支镜检查发现李伯的肿瘤以腔内生长为主,这是某些低度恶性的肺癌常见的生长方式。

        吴一龙教授主持多学科会诊,综合影像、病理、纤支镜和外科的建议,决心为患者施行肺部手术。然而,李伯长年吸烟,近期反复肺部感染,肺功能相对较差,如果按照常规开胸手术则创伤较大,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影响非常大。同时,李伯一家出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一度想放弃治疗。医者仁心,能够挽救一条生命,医生是不会放弃的。经肺二科(肺外科)杨学宁主任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说明病情并最终取得共识。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多年来应用胸腔镜技术微创诊疗肺部肿瘤,已积累1000多例的手术经验。针对李伯的病情特点,经过严谨的论证,最后决定以电视胸腔镜下切除加手工吻合的方式来完成该手术。2012年6月8日,李伯接受了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右上肺叶袖状切除术(右中上肺叶切除术+右中间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吻合术),术中非常顺利,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手术。由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所以患者的术后恢复很快,术后1周就康复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类癌,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均未见肿瘤细胞转移,支气管残端未见肿瘤细胞残留。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常呈腔内生长,该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适合手术治疗,完全切除的早期患者可以获得接近100%治愈。李伯的肿瘤得到完全切除,术前对病情的判断和诊疗决策的合理性在李伯身上得到了验证。

        李伯在术后1个月复查时几乎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别,恢复良好,也没有胸痛等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看着李老伯脸上的笑容,肺二科杨学宁主任感到由衷的欣慰。据他介绍,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肺外科的发展趋势。中央型肺癌的袖式肺叶切除术是最复杂的肺部手术之一,即使是开胸手术的情况下也是有较高难度的,而在完全电视胸腔镜的两维视野下施行支气管吻合操作则更为困难。但是该术能够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和提高。杨主任希望以后能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更多有需要的患者身上,让患者真真切切体验到先进的医疗技术为他们带来的福音。

        杨主任进一步指出,李伯诊疗上的成功并不只是微创技术的成功,更是吴一龙教授在全国所提倡并一直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实践的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制度的成功。肺研所对于每个肺癌病例均汇集多个学科的专家,遵循国际国内临床指南,精心研讨病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经济状况等),制定治疗策略,规范实施诊治。李伯就是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制度的受益者。


术前的胸部增强CT


荧光纤维支气管镜图片


术后纤维支气管镜

文 、图_肺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