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是一位50岁的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不高,平日的生活简单忙碌,务农、照顾小孙子,闲时还和朋友打打麻将。李阿姨性格开朗,为人直爽,话多,嗓门大,家人反映有时显得过于唠叨。尤其是2年前,李阿姨发现自己的血压高,并得了二型糖尿病后,开始变得脸色阴郁,成日唠叨的都是自己的病,有时甚至觉得快不久于人世了。
最近,李阿姨又添了新的烦恼,她开始失眠了,近几日甚至发展到彻夜不眠。李阿姨为此日夜担心,白天唉声叹气,命不长了的话又挂在嘴边。家人也发现了李阿姨心情不佳,但是觉得她白天精神头还是挺足的,务农、做家务活没问题,就没有重视。可是李阿姨自己觉得深受失眠之苦,又一夜的辗转反侧后,李阿姨决定来医院就医。
李阿姨向医生反映了情况,从她的感受来看,阿姨的睡眠质量确实不佳。她的表现有难以入睡,周围的细小声音都能听清,并且觉得睡眠很浅,常常起床后都不确定自己昨晚睡着了没有。根据李阿姨叙述的病情,医生安排她入院治疗,并为她做了多导睡眠监测。在医院的头一晚,尽管服用了治疗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李阿姨仍然没有睡个好觉。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又加用了唑吡坦等起效较快的促睡眠药物,可是效果依然不明显,李阿姨仍然抱怨就是睡不着。几天过去了,李阿姨白天的心情也越来越差,在办公室外都能听到她的大嗓门,一直在跟病友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可是李阿姨白天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困倦,住院的几天,她跟同屋的病友常出去逛街,一逛就是一整天。
几日后,李阿姨的多导睡眠监测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李阿姨确实存在轻度的睡眠障碍,但并没有她感觉到的那么严重。她的睡眠效率是85%,一晚的总睡眠时间是420分钟,并且睡眠监测图显示,李阿姨在上床后50分钟就进入了睡眠状态。
我们将结果告诉了李阿姨,但是固执的李阿姨可不相信,她确定自己在做睡眠监测的那一晚上睡得特别不好。我们调出了当晚的睡眠监测图,确定李阿姨当晚确实是睡着了的,她的睡眠结构也没有异常。同室的病友和当班护士也反映,李阿姨对晚上的查房没有印象,护士查房时看到李阿姨睡得挺香,对护士的呼唤也没有反应。
李阿姨气了,她质问医生:“你是说我在撒谎么?”
李阿姨没有撒谎,她确实存在睡眠障碍。这种睡眠障碍我们称之为“反常失眠”,她的主观感觉可以称为“无睡眠感”。
无睡眠感到底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疾病呢?
反常失眠是指睡眠状态或感知不良,表现为自我感觉人睡困难、睡眠不足或增多、根本不能入睡。虽然患者主诉失眠或白天过度思睡,但并无睡眠紊乱的客 观证据。主诉睡眠不好是所有类型失眠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最开始我们偏向认为患者有夸大其入睡困难和低估其睡眠维持时间的倾向,随着对反常失眠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认为患者的失眠主诉是由患者对睡眠状态的错误知觉导致的。
一种观点是存在一种不能用传统的睡眠研究方式测量的大脑活动,并且这个活动联系着一定水平的通常不会在睡眠中出现的“投入”或“意识”。这种投入或意识是指一种不典型的存在于睡眠期的一定水平的觉醒。并且表现为一种记住睡眠时发生的事的能力,而大部分人会忘记这些事情。
为什么会产生无睡眠感呢?
生理学研究领域应用多导睡眠监测发现反常失眠症患者的睡眠参数与正常人相似。然而患者会将入睡所花的时间和睡眠的时间估计错误。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反常失眠患者相较正常人睡眠时的脑电图有所不同,他们的脑电存在较多的beta电活动,这种电活动出现地越频繁,患者白天感到的与睡眠监测不相符的无睡眠感越突出。此外,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下丘脑受损的患者出现反常失眠的几率增大,这或许提示下丘脑参与患者无睡眠感的产生。
心理学家则从另一个侧面为无睡眠感做了解释。反常失眠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发现反常失眠患者有明显的人格行为问题。一项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MMPI)进行研究的项目显示,反常失眠患者中达到或超过病理性分数标准的有6项,而睡眠正常者没有一项达到病理性分数。另外,矛盾性失眠症组的个性行为特征还有别于原发性失眠症组。反常失眠患者MMPI临床因子分排在头两位的是精神病态和轻躁狂。这些人行为外向,容易产生愤怒和过度敌意,缺乏自责和压抑。
怎样治疗反常睡眠?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反常睡眠系统的治疗指南。目前可能的选择包括放松治疗、心理治疗和应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一种假说认为无睡眠感的发生于在睡眠起始和非快动眼睡眠早期的感觉和信息处理有关,这一假说鼓励应用镇静催眠药治疗这种形式的失眠,临床上的常规用药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而部分精神科医生认为反常睡眠不仅是一种睡眠紊乱性疾病,更可能是一种精神障碍,因此他们在镇静催眠药的基础上加用抗精神病药。临床上有应用苯二氮革类药物基础上合并应用奥氮平成功的治愈一例患者。心理学研究领域认为反常患者存在对睡眠状态的认知错误,他们的心理特征对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因此认知治疗是反常失眠的首选疗法,它是通过让患者认识到对睡眠状态的歪曲认知是导致无睡眠感的重要原因,并纠正这种认知,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一类治疗方法。具体的方法可以有让患者自己学习观察多导睡眠监测的分析结果,从而打消他的错误认知。放松治疗也可以通过让患者有意识地感受到肌肉的松弛过程,从而加深他对入睡过程的意识和记忆。
总之,医生在诊断时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感受和客观的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确诊之后要给予患者充分的解释和支持。要避免忽视患者的痛苦和主观感受,认为患者没有睡眠障碍。同时医生应该鼓励患者自己对睡眠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多进行了解,从改变自己对睡眠的认知做起,改善自己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