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长期血糖增高导致的,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其他慢性并发症一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包括血糖控制不佳、生化改变、遗传因素、摄入过量的蛋白质、高血压、脂肪代谢异常、血小板功能亢进、吸烟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致死病因之一。
·谁更容易患糖尿病肾病?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
膳食中蛋白质摄入高的人
患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好的人
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不好的人
其他如吸烟、高脂血症的人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症状?
糖尿病性肾脏损伤可能在发生糖尿病的较早阶段已存在,但在初期没有什么临床表现,症状往往要在得病10年以后才呈现出来,最初是尿蛋白增高,可伴有管型、镜下血尿、白细胞尿,但肉眼血尿少见,大部分病人的蛋白尿在“++”以上。随着病情加重,肾功能减退。在后期,尿中蛋白逐渐增多,每日可丢失蛋白质3-4克或更多,引起浮肿,病人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进一步加重肾脏受损,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有时并发心力衰竭。
此外糖尿病肾病晚期多伴有肾外症状,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及外周神经病变等表现。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很隐蔽,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而且病情进展缓慢,容易被忽略,如果任其发展,到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肾脏已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的患者中,约30%-40%的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最敏感的指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其是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每年至少检测2次或2次以上。
·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含氮废物及磷必须通过肾脏的排泄,从而加重肾脏负荷,引起肾脏损伤。
高血压—可导致糖尿病病人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蛋白尿出现,加重肾损害。
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病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
肾毒性药物—可使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糖皮质激素—可影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继发性高血糖,加速病情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营养治疗—可改善体内各种物质代谢、控制血糖和减轻蛋白尿、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疾病进展的不同时期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服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
肾脏替代治疗—在糖尿病肾病晚期,可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怎样合理安排糖尿病肾病膳食,进行营养治疗?
(1)限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但必须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有效控制血糖。
(3)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控制蛋白质摄入总量的前提下,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以减轻含氮废物的堆积。
(4)每日规律进食,少食多餐,与运动、药物治疗密切配合,全日提供优质蛋白质食品应尽量均匀分配,即能减轻肾脏负担,又可保证身体更好的吸收利用。
(5)食用低盐低脂饮食。
(6)膳食中无机盐的供给要随病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7)补充钙剂,每天补充1000-1500毫克钙,同时限制磷的摄入。
(8)维生素供给要充足。
(9)适当限制饮水及食物中的水分。
(10)营养治疗要长期坚持。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怎样护理?
(1)督促、检查、协助病人完成尿糖、血糖的自我监测,以便为调整用药提供依据。
(2)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要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一般来说,空 腹
血糖应控制在5.6—7.8mmol/L,合并高血压者应把血压控制在125-130/75-80mmHg。
(3)指导饮食。低蛋白饮食可减少肾小球的滤过率,还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减少,故目前多主张低蛋白饮食。一期患者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0g/Kg/d,二期病人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6—0.8g/Kg/d为宜,并以动物蛋白为主。
(4)利尿剂的应用。对有水肿的病人可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同时适当限制水和钠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5)防止泌尿道感染。因泌尿道感染会使糖尿病加重,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妇女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对有感染者应查明感染细菌或做药敏试验,选择适当抗生素治疗。尽量避免泌尿道各种器械检查及导尿,以免诱发感染。
(6)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常规,肾功能的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7)注意保护肾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及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