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华社外电】中国建立“飞行医疗救援”体系应对突发自然灾害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4-26

    http://www.gd.xinhuanet.com | 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 | 时间: 2010-04-24 12:25 |

    新华网广州4月23日电(记者钟玉明 肖思思)23日,接到卫生部的电话后,随时待命的全国重症医学会副组委、永乐高ylg官网覃铁和教授有条不紊地收拾行装,准备当晚七点飞赴青海地震灾区。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从过去面对灾害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我感觉中国的异地医疗救援正在进步。”覃铁和说。
    作为权威专家,覃铁和的任务和上次汶川地震救援一样,到灾区去参与讨论较难的重症病例,和对伤员进行筛查。在此之前,从2003年的“非典”、禽流感、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2009年甲型流感,在宁夏、上海、江苏、福建等各地,他都能看见从全国各地飞来的医疗专家的身影。
    “中国的交通体系正在健全,在中国的任一角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已经不是一地的事情,而是全国性的救援事件。” 23日奔赴西宁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学会名誉委员、南方医院76岁的汪能平教授说。
    尽管是在偏远的高原地震灾区,来自中国各地卫生系统的现代化救援,仍在寒冷的灾区传递着春的信息。地震发生3个小时内,军队紧急抽调医疗分队,与时间展开了一场生命争夺战。第一支医疗队于震后12个小时抵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震后48小时内,有9支医疗队到达灾区;震后72小时内,有14支医疗力量到达灾区。
    卫生部快速筹措的57个品种野战急救车、集中供氧装置、野战医疗成套装备,紧急采购的70台制氧机、2000台供氧装置、100套伤员运送担架,源源不断被运抵一线,大大增强了一线伤员救治能力。
    针对时有发生的玉树灾区救援人员高原反应情况,西藏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于22日成立了专门的高原病医疗队,利用自身特有的高原病防治优势开始在灾区巡诊。
    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西藏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指挥李路平说,西藏抗震救灾医疗队可以说是一支“没有高原反应”和“没有语言障碍”的医疗队,全队119名人员90%以上来自西藏,在防治高原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广东抗震救灾医疗专家组是最早到达地震灾区的医疗队之一。参与准备的永乐高ylg官网医务处处长袁伟伟介绍,这和平日里的“飞行救援”预案准备充分分不开。
    “平日里,我们就针对外伤、食物中毒、水灾、火灾、冰灾、地震、甚至是核辐射做出了充足的预案。物资上也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储备,全国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灾情,上级命令下达当天即可以出发去异地救援。” 他说。
    这些预案也正在随着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每一次出发几乎都面对不同的情况,但是每一次都为下次外出救援积累了经验。”袁伟伟说。
   事实上,中国的医疗资源并不丰富。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两会”期间介绍,中国的医疗队伍很不容易,曾经有一种说法,中国用全球1%的医疗卫生资源维护了全球1/4人口的健康。现在则是用2%~3%的资源维护了1/5人口的健康。
    专家认为,“飞行救援”的关键在于科学救援。“‘多多益善’并不是科学的标准,应把这种情感变为理性的救命行动”,永乐高ylg官网院长林曙光说,作为医院救灾工作小组组长,现在无论何时接到救援任务,已不慌张,“从冲到守,从情感到理智,我们的灾难医学救援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理性进步轨迹。”他说。 
    记者从广东各大医院了解到,不少医院日常就对医生进行“飞行救援”的培训。培训将教会医生离开医院环境怎么做治疗,不能过度依赖仪器,等等。每年,针对汛期西江洪涝灾害,各大医院都会组织应急医疗队进行演练。
    “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平时救助任务已经很重,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命越来越尊重,依靠科学救援,我们仍能让灾区人们不孤单。”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林加兴说。
    在灾难中,不仅仅是伤员的康复、重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专家也在一次次“飞行救援”中接受心灵的洗礼。
    23日,广东赴青海抗震救灾专家组到青海已经8天了,该专家组组长周东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专家组中很多人参加过各种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比如印度洋海啸和汶川大地震,日常工作中也见过各种生死离别,可以说是距离死神和上帝最近的人。但对于每次灾难降临的时候,每个人心灵中还是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在灾难中救助生命时,每个人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