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罗建方团队在华南地区率先成功完成DragonFly功能性二尖瓣返流两例入组

点击数: 审核者:宣传科 作者:李捷 摄影者:李捷 发布时间:2022-06-02

        2022年5月,罗建方教授带领心脏瓣膜团队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DragonFly™),单日成功为两例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患者实施缘对缘修复手术。


        作为华南地区首家独立实施二尖瓣经导管缘対缘修复手术的心脏瓣膜团队,团队继2021年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经导管治疗器质性二尖瓣返流(DMR)的介入手术以来,FMR手术的成功再次标志罗建方教授带领的心脏瓣膜团队在二尖瓣修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引领华南地区二尖瓣修复术式的高速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20220602-1.jpg

心脏瓣膜团队

 

        病例一是78岁男性患者,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在优化药物治疗后反复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爬3楼即感气喘,偶有心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术前经胸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左室舒张末径76cm,左室收缩末径61cm,左室射血分数40%,缩流颈0.6cm, 有效返流口面积0.29cm²,二尖瓣瓣口面积4.52cm²。手术的难点在于,患者后瓣叶长度仅为10mm左右,术中精确夹持瓣有效的瓣叶长度成为了手术成功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


        病例二是67岁女性患者,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在优化药物治疗后在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区闷感,持续3-5分钟,休息时偶有出现,活动后加重,爬2层楼伴恶心,剑突下隐痛,术前经胸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重度返流(3+),左室舒张末径68cm,左室收缩末径58cm,左室射血分数29%,缩流颈0.49cm, 有效返流口面积0.32cm²,二尖瓣瓣口面积6.68cm²。手术的难点在于,患者的左心功能严重下降(LVEF29%),后瓣叶栓系严重(Tenting area 14.4mm)且后瓣叶长度仅仅为11mm,为瓣叶捕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在手术中,罗建方教授团队在超声和X射线引导下经股静脉入路,完成房间隔穿刺后,通过特殊设计的操作手柄将器械送达病变区域,通过返复评估二尖瓣瓣叶抓捕位置和返流程度,使用瓣膜夹在二区巧妙实施夹合。术后两位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整个手术流畅完美,患者返流程度均降至轻度(≤1+)。


        FMR手术切口很小,仅5mm。此手术能有效降低复杂手术难度,实现瓣叶的灵活夹合,精准定位释放亦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两台同一天完成。两位患者于术后1天均可下床活动,胸闷、气喘情况明显改善,术后2天即可康复出院。

20220602-2.jpg

 


李捷



20220602-3.jpg


        罗建方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永乐高ylg官网南海医院院长、永乐高ylg官网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学术任职: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 (FACC)、欧洲心脏病协会Fellow (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Fellow (FSCAI)、首批Global Hybrid Algorithm Community国际认证Hybrid CTO带教专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治疗)导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等。


        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VMDT)执行主席、冠心病与周围血管介入沙龙(CPIS)执行主席、亚太CTO俱乐部广州峰会共同执行主席、亚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秘书长等。


        技术特长:擅长复杂冠脉病变、主动脉疾病、瓣膜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的介入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行肾动脉介入治疗、快速起搏与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2016年4月完成华南地区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2019年2月成功实施全球首例经股动脉途径TAVR联合TEVAR一站式手术,团队整体TAVR手术量已超过500台已经帮助全国100家中心开展TAVR手术。


        科研成果: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编学术专著6部,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省市级课题数项,培养硕博士20余人,目前在研经费超过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