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医师节,是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即将迎来的首个医师节,虽然我依然是一位临床医生,但这个医师节与以往很不一样。
今年5月,在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上,王沪宁主席强调,广大政协委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对此我深有感触。
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我提出“让恶性肿瘤成为在家门口诊治的慢性病”。为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大会结束后,我便牵头组织专家启动了中国首部《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的编撰工作。这个路径充分整合了学术证据、医保政策和县域可及性等多重因素,成为提高县域肿瘤中心肺癌规范化、同质化诊疗的指导性文件,填补了我国肺癌分级诊疗领域规范的空白。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委员作用的发挥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重要价值。
基层恶性肿瘤患者迫切需要优质医疗资源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恶性肿瘤已经逐渐成为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数量占全国的40%,基层肿瘤防治需求是巨大的。
党和国家一直都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进规范化抗肿瘤诊疗。2021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正式提出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这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加速推进县域肿瘤中心的建设,普及早诊早筛,实现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治疗。
作为一名从事肺癌诊治工作的临床医生,我在日常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了外地患者,特别是县域患者奔波求医的不易,以及他们日益增加的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在今年的“委员通道”上,我提到曾经遇到的一位患者,她是来自河北省一个县城的张奶奶。三年前张奶奶确诊了肺癌晚期,当时他们全家都非常恐慌,为了给奶奶看病,孙女千里迢迢把老人带到了广州,做好了在广州与癌症长期抗战的准备。在三个多月的就诊过程中,我发现她的治疗方案完全可以在家乡的基层医院执行,就建议张奶奶回家乡继续治疗。如今三年多过去了,我还经常通过线上平台与她们保持联系。
张奶奶是幸运的,但是更多广大的县域肺癌患者还没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就思考怎么能够对现状做出一些改变,通过资料收集、一线走访和调研,在今年“两会”上我提交了《提升基层肿瘤诊疗能力,推进肿瘤规范化诊疗》的提案。我想,如果能够依托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提升基层肿瘤的诊疗和健康管理能力,并且建立完善肿瘤诊疗一体化路径;再结合基层诊疗特点,制定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就有机会让患者在基层获得优质肿瘤诊疗服务,实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于是,在“委员通道”中,我以张奶奶的故事为例,提出“让恶性肿瘤成为在家门口诊治的慢性病”这一目标,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当天直播视频点击量过亿。这让我深受鼓舞。
首部县域肺癌诊疗路径应时而生
有了目标更要有行动。我深知,我的呼吁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社会关注,一是“委员通道”扩大了我的声量,另一则是因为这是老百姓都渴望得到解决的民生痛点。为响应千县工程号召,补齐县域医疗机构的恶性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这一短板,“两会”结束后,我邀请我的导师、国际著名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担任主编和总顾问,组织全国十余位顶级肺癌专家组成指导专家组和二十余位县域肺癌诊疗一线的专家组成编委会,拟定了中国首部《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的编撰方案。
在制订路径时,我们就考虑到了科学性(循证医学证据)、药物可及性、药物经济性的因素,提出了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基本策略指在我国获批肺癌适应证且被医保覆盖的治疗策略。可选策略分为两级,一级可选策略指在我国获批肺癌适应证,但尚未纳入医保的治疗策略;二级可选策略则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未获批肺癌适应证的治疗策略。总体而言,该二级、三个层次的策略分类,具有很好的可实施性。
在总的路径原则定好之后,我们迅速撰写完成路径初稿,并与指导专家组和编委会成员反复讨论修改了十余稿,于6月15日在广州召开了定稿会,指导专家组的知名肺癌专家和编委会的县域肺癌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当我们不清楚制定的策略是否真的适合在县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时,这些来自县级医院的编委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参考意见,贡献颇多,未来本路径的不断更新再版,也离不开他们的助力。
7月18日,在由国家卫健委指导举办的“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肿瘤防治主题会”上,我与吴一龙教授、与会的编委会成员和医院领导共同发布了县域肺癌诊疗路径,我作了路径的主要内容分享。参会的专家们反响热烈,深受鼓舞。会议期间也正式成立了“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委会”,专委会将致力于以“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的两全管理理念为行动方针,推动我国肿瘤的精准防治;很荣幸我被选为专委会副主委,这既是职责也是使命。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该诊疗路径获得了国家卫健委认可、指导和支持,并将作为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指导依据和培训材料,在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培训平台发布。这说明,我们的规范诊疗路径将真正下到基层。我相信,有了最新的基层临床实践规范指引,更多的肿瘤患者将获得长期生存。
恶性肿瘤在“家门口”诊治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以往一提到“癌症”两个字,老百姓往往谈“癌”色变。一旦确诊,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赶紧去大城市大医院看病。但是我现在越来越感受到,随着规范化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千县工程”的深入贯彻实施以及路径的落地执行,让恶性肿瘤成为在“家门口”诊治的慢性病的目标正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而如何下沉,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每每想到这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心潮澎湃且动力无穷。正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也将继续立足时代,勇担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建新功。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16日 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