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儿童睡眠不足及其应对方式

2013-01-05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参与调节机体的能量保存,我们需要通过睡眠来进行休息,恢复体力和精力。而对于儿童睡眠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睡眠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

        睡眠的年龄特征十分明显,相较正常成人,儿童的睡眠时间明显较长,睡眠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需要量逐渐减少。足月正常新生儿每日除进食与排泄占约4小时的觉醒,其他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此时睡眠的昼夜节律尚不明显。4-5月龄时昼夜节律基本形成,此时的婴儿平均睡眠时间为每天14小时,其中约9小时集中在晚上。1岁左右的应儿童基本上建立了稳定的睡眠模式,每天的总睡眠时间减少至12小时,其中包括晚上9小时的睡眠时间和白天2次左右的小睡。儿童期(2-12岁)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0小时,其睡眠模式逐渐接近成人。

        绝大多数儿童的睡眠习惯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但仍有20%-25%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种或多种睡眠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睡眠行为异常导致的睡眠不足,称为儿童期的行为性失眠。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入睡困难、易醒,患有行为性失眠的儿童入睡需要更多的时间,并且睡着后容易惊醒。

        儿童行为性失眠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因素。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父母哺育方式的影响。儿童处于弱势的一方,其身体发育程度低,表达能力差,常常其需求得不到家人的正确认识和重视。许多时候儿童的睡眠不足是因为影响了父母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家长已经忽略了孩子出现睡眠不足的初期表现。儿童睡眠不足的表现有上文提到的入睡困难,常常需要仪式性的助眠手段如进食等帮助入睡,而这强化了孩子的入睡困难,一旦缺少相关的程序小孩会更难入睡。此外,儿童的夜醒父母也易于辅以较多的安抚如喂食等,长期下去小孩会被培养成容易醒来的“夜食者”。

        睡眠不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行为等相较成人都有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较长期的慢性失眠。由于睡眠是大脑功能活动的重新组合状态,睡眠问题可以影响到儿童大脑的功能活动。首先,睡眠不足让儿童深睡眠期大脑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直接影响到儿童的体格发育。其次,有研究表明与睡眠状况良好的儿童相比,在婴儿期出现睡眠问题的孩子在稍大后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他们更多地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易激惹的特点。最后,睡眠不足可以导致认知功能的低下,具体包括注意的广度、记忆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此时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对小孩进行行为干预治疗,其具体方式包括行为消退法、计划叫醒、延迟就寝、家长陪伴等。行为消退的意思指减少对患儿不恰当的过于关注,在儿童入睡后,不再关注儿童。具体做法可以尝试晚上不再喂食作为安慰,减少查看儿童的行为以避免干扰,并区别白天与夜晚的环境帮助儿童建立昼夜节律等。计划叫醒和延迟就寝则是通过特意指导昼夜节律紊乱的小孩晚睡或早醒来纠正儿童的睡眠节律。而家长陪伴可能适合较为焦躁不安的小孩,这时家长的陪伴可能能帮助患儿安睡。

        如果小孩在进行了上述相关行为干预后仍然出现睡眠不足的表现,或出现坐立不安、揉腿或打鼾、甚至可以观察到的呼吸暂停等其他表现,提示患儿可能患有其他睡眠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那么要及早就医,评估是否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否则上述疾病延误至成年,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