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人群有何限制
北京读者易先生问:今年,我和我的家人打算一起去献血,但被朋友告知父母亲的年纪(分别为59岁、57岁)不适合献血,妹妹的体重太轻(43公斤)也不适合。但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也是经常运动的人。请问他们能不能献血?
解答:确实不建议献血。国家重点鼓励18~55周岁的人群无偿献血。虽然我国在2012年将献血年龄上限延长为60岁,但55岁以上献血者仅适合于符合健康检查要求,且55岁以前有过3次以上的献血经历的人群。考虑到献血者的健康,不建议年龄较大的人献血。健康人的循环血量约占体重的7%~9%,体重较轻的人血量较少,献血可能会有失血较多的风险,不建议献血。
献血前要空腹吗
广西读者尤女士问:我已经在网上预约献血,请问献血前需要像到医院抽血前一样空腹吗?
解答:不需要。献血应在餐后进行,不宜空腹。建议清淡饮食,适当饮水。
献血前后注意啥
福建读者田先生问:我今年刚上大学,在学校的倡议下准备进行第一次献血。献血前应该做什么准备?献血后又应该注意什么?
解答:献血前需要注意四点。1.注意休息,保持身体状态轻松健康,精神情绪稳定;2.献血前几天就应该以吃素食为主,最好少进油腻食物;不吃虾蟹等蛋白质过高的食物,以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物质;献血前一天不能喝酒,献血前要吃早餐,不能空腹;3.献血前一周内不要服用药物;4.女性月经期间及前后三天不应献血。
献血后,1.应先就近稍作休息,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止血;2.适当增加营养,多吃有利造血的食物,适当补充糖分和蛋白质;3.针眼部位保持干燥清洁;4.献血当天不要进行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长途驾驶、体育比赛等,1~2天内不宜剧烈活动;5.多饮水,多吃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切忌暴饮暴食,献血后一个月内最好不要喝茶。
抽200毫升多不多
湖北读者尹先生问:我准备去献血车进行献血,朋友建议我献200毫升,请问一次抽这么多会减少血容量吗?多久能得到补给,回到原来的血量?
解答:健康人的循环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9%,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的循环总血量约为5000毫升。一次献血200毫升对血容量的影响很小,不会导致贫血。在失血量小于循环总血量的10%时,只需要动员身体的贮存血,1天之内即可补足循环血量。适量的献血后,正常机体造血功能就能补充血量,使其恢复至原来水平。
银屑病影响献血吗
四川读者李女士问:我今年27岁,双臂上有银屑病,但不是很严重,请问这种情况还能献血吗?
解答:不建议献血。“银屑病”也称“牛皮癣”,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献血人本身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接受输血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受到异常免疫细胞的影响。
得过甲亢可不可以献血
内蒙古读者金女士问:我今年36岁,以前得过甲亢,治疗后现在各项指标正常,请问可以献血吗?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解答:甲亢是一个局部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身体存在一种攻击甲状腺的免疫细胞,经过药物治疗虽然各项甲状腺功能的指标恢复正常,还需观察甲状腺的大小、甲状腺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指标是否恢复正常。如果都持续稳定正常,是可以考虑献血的。由于血细胞中红细胞的寿命最长,一般为120天,为了确保过往服用药物对血液已无影响,献血前必须保证已停药三个月以上,且献血前各项指标检查合格。
确诊需做哪些检查
广东读者刘女士问:我今年24岁,前几天第一次献血,过后有点头晕目眩,还心跳加速,我查了一下,说这可能是“献血反应”。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身体有影响吗,我以后还能献血吗?
解答:无影响;可以。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周围环境,采血护士操作等各种因素,引起暂时血容量快速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通常发生在第一次献血后,表现为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的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无力等,经对症处理和必要护理后可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以后建议在充分休息、精神放松、无身体不适及餐后献血,注意献血环境等,两次献全血时间间隔6个月以上。
献血真有益心脑吗
上海读者刘女士问:我们社区普及献血知识,说献血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改善造血功能,甚至能减少癌症发生。请问真是这样吗?其机理是什么?
解答:是的。1.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血脂、胆固醇等成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状况,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2.正常人出生后,骨髓是我们主要的造血器官,献血后,由于体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可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故定期适量献血,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3.大量研究发现,机体铁储备过多(铁过载)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相关,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降低体内铁含量,还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成分献血和献全血有何区别
湖北读者文女士问:请问成分献血和献全血有什么不同?会比献全血更好吗?一个月献一次对身体有危害吗?
解答:献全血指一次采集全部血液成分的过程,而成分献血是指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二者程序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1.成分献血需要另行检测献血者体内某种血液成分的含量及其他相关指标;2.成分献血的时间稍长于献全血,每献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需要40~60分钟。
成分献血比献全血好。1.成分献血对于人体消耗较少:由于血小板生成周期要比红细胞短的多,成分献血利用献机采集浓缩血小板,这样就会比献全血恢复得快。2.成分献血可节约血液资源,一位成分血捐献者可以提供一到两个治疗量的浓缩血小板,相当于献全血分离成分的5~10倍,快捷有效,而且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不同的成分献血的间隔要求不一样,不能一同而言。献血后,人身体血细胞的再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中血小板生存周期在15天左右,白细胞1个月左右,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代谢周期为3个月左右。所以考虑血细胞的恢复,国内成分血(血小板)的献血间隔为两周至一个月(一年不超过24次),而献全血的间隔不能低于6个月。
输血感染艾滋风险多大
北京读者邵女士问:孩子年初因为生病在当地三甲医院有过输血。我看新闻有人因为输血感染艾滋,又知道窗口期的人献血是无法检测出来的,所以很担心。请问三甲医院输血遇到这种问题概率大吗?
解答:三甲医院输血遇到这种问题概率非常低。因为每一袋血都要通过初筛、初检、复检和核酸检测等多重关口,在检验中只要有任何一项指标呈阳性,这袋血便不能使用。关于艾滋的检查手段有很多,每位献血者的血液都会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酶标法筛查和艾滋病病毒核酸检验。其中艾滋病病毒核酸检验灵敏度高,能在人体被病毒感染后未出现抗体之前及早发现病毒,有效缩短“窗口期”,可将输血传播艾滋病的概率降到最低(百万分之一以下)。
为啥高度近视不能献血
山东读者谢女士问:我今年21岁,近视600多度,献血时说不建议高度近视献血,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解答:因为高度近视者(大于600度),其眼球前后径明显变长,但视网膜和脉络膜却不能相应的变长,从而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被拉长并呈弥漫性萎缩,相应血管也变得更加纤细,同时眼玻璃体可由胶状变成液态。而献血时,献血者的血压会有轻微波动,对于视网膜和脉络膜上血管已经被拉得特别纤细的眼底变化者而言,轻微的血压波动就可能造成眼底血管痉挛,导致已经被拉长的脆弱不堪的视网膜出现裂孔,进而造成视网膜脱落,影响献血者视力。虽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低,但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高度近视不建议献血。
献血后用大补吗
广东读者李女士问:我今年30岁,从大学开始每年都会献一次血,每次献血后母亲都会炖煮很多“补品”给我吃,说能能帮助“回血”。请问献血后需要大补吗?
解答:献血后无需大补,在献血后的1~2日内,应该适当增加饮水量,可适当增加营养,多吃有利造血的食物,促进血液成分更快恢复。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圆等;猪肝、猪腰和牛肉的叶酸含量高;动物肝脏、猪腰或羊腰等的维生素B12含量丰富。献血后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不要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