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广州日报】健康视点:是谁夺去了帕瓦罗蒂的生命?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9-10

                                         摘自9月9日《广州日报》
    “癌中之王”胰腺癌近30年发病率上升3倍~7倍,有高危因素者莫让胰腺“透支”
 
                                       偏好男性:患者5年生存率仅5%
    永乐高ylg官网肝胆外科、肝胆胰肿瘤科主任简志祥主任医师说,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远低于肝癌30%的5年生存率。90%的患者诊断治疗一年后死亡,“临床观察,胰腺癌的发病率几乎等于死亡率”。

    胰腺癌是一种更为偏好男性的恶疾,在40岁以上人群中多发。据上海2004年、2005年报告,全国发病率为10万分之5.1。“全世界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近30年发病率上升3倍~7倍。”简志祥教授说,医学界普遍认为,未来它很可能取代肝癌,成为对人类尤其是男性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据介绍,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人体血糖,同时分泌的多种酶也可帮助消化。由于它的解剖位置深入体内,很隐蔽,医学对胰腺疾病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肝肺等,这也导致胰腺癌难发现、难治疗、死亡率居高不下。

                                     腰背痛、无痛性黄疸已是中晚期信号
    胰腺癌早期患者容易和多种疾病混淆,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标准。超过九成的患者一到医院已是中晚期,甚至癌细胞已向远处转移。目前比较明确的两大症状也只能作为确诊的标志,一经发现,也便宣告了病情的凶险。

    一是无痛性黄疸,此时已是中晚期,说明肿瘤已压迫到胆管。出现黄疸的胰腺癌患者常误以为自己是肝炎,甚至认为有结石,而采取保肝措施,延误治疗时间。

    二是腹膜后神经痛,常被患者当成腰背痛。有一位70岁的老伯,因腰背痛到医院就诊,结果却查出了胰腺癌,由于病情已进入晚期,一个月后便死亡。

胰腺癌患者有无痛进行性黄疸,即皮肤结膜的黄色越来越浓。这是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压迫到胆管,胆汁被“堵”回血液,胆红素渗透到组织,出现黄疸,而此时胆道系统因过度扩张已失去动力代偿能力,不再发生胆管痉挛,患者也就感觉不到疼痛。

                                       吸烟是导致胰腺癌的最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认为吸烟是该病的高危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国外有研究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风险远高于不吸烟者,平均发病年龄也会提前15年左右。

    简志祥教授援引中华医学会指南表示,除了烟民,胰腺癌的高危人群还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通俗地讲,就是肚脐中部横向常有隐约疼痛”者;二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三是突发糖尿病患者;四是慢性胰腺炎患者。慢性胰腺炎让胰腺变得更加脆弱,在慢性炎症和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刺激下,也会增加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尤其是那些长期饮酒、吸烟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五是曾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因良性消化性溃疡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较常人罹患胰腺癌的可能也有所增加。

    简志祥说,有胰腺癌高危风险者可到医院抽血检测CA19-9,即“胃肠道相关抗原”,这是一种与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更要养成良好习惯,谨记莫让胰腺“透支”。

    首先是不吸烟;其次,要避免高脂、高油、多盐饮食,尤其是高动物蛋白饮食。以帕瓦罗蒂为例,他是个美食家,甚至每次出门演出、旅行,行李中一般都要带一些精选的肉类。然而,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恰恰增加了患胰腺癌的风险。最后,还要忌暴饮暴食和酗酒,以免引发可能成为胰腺癌“前奏”的慢性胰腺炎。

                                         根治手术后患者或可出现糖尿病症状
    尽管总体来说治疗效果不理想,但目前延长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方法仍是手术切除。简志祥说,手术主要分为根治性、姑息性两类,适用人群不同。

    根治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等。对于已发生癌细胞全胰转移的患者,只能采取全胰切除术。

    根治术对于肿瘤的切除效果相对较好,但容易形成胃排空障碍,出现消化不良、饱胀不适等问题。因此,手术后患者大多明显消瘦,极少数全胰被切除的患者还会因胰岛素分泌问题,导致糖尿病,并有消化不良。

    姑息性手术则适合高龄体弱者、已有肝转移、肿瘤无法切除或者心肺功能无法承受大手术的患者。通过手术起到减轻黄疸、暂时缓解痛苦的作用,但患者容易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的问题。

  手术后的患者还要注意,如果出现胃排空障碍,则不宜吃酸性食品,保持心情愉快,不要抽烟,尽量避免使用减缓胃排空的药物,宜进食半流质食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