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果的日子,是个让人开心的日子。
前不久,我们公寓社工组织十多位老人去摘果。去的地方,仍然是去年去过的果园,既在遍地桃林的布伦特伍德(BRENTWOOD)种植区。从屋仑出发,车上高速公路,朝东北方向行一个多小时 ,便到了一个名为塔希那(TACHELLA)的家庭农场。车子停在果园小卖部门口,各人领取一个红色塑胶桶进入果园。入到园内就是“八仙过海”了,边摘边吃,选择自已认为甜的去尝、去摘。大家都是老人,没本领爬上树去选最好的,只能选些过得去的摘取了。正值盛暑天热,现场不可久留,不到一小时就将鲜桃装满桶内,然后去小店内过称、付钱。最后的活动是去林间休息处进行午飧,这飧的食物和饮水都由公寓提供,依我看,这摘果也是公寓对老人们的一项敬老活动。多谢公寓和社工对我们老人们的关怀!
再说到“桃”字,让我联想到中文字典和中国典故中的一些字句,如,人们称教师一生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谓之“桃李满天下”。用“桃李”作为学生、弟子的代称。又如, 旧时年青小生不断有人上门来提亲事,戏称他们的幸运为“走桃花运”;《三国演义》中把好汉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的聚会,安排在桃园(三结义)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把桃园歌颂为和平、公正、理想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还有,千百年来,祝寿的主题大多离不开桃,诸如“麻姑献寿”、“蟠桃献寿”、“八仙庆寿”等字画,在民间流行经久不衰,并冠以“寿桃”、“仙桃”及“天下第一果”的美称。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出“桃”在果品中的“大明星”地位。
考古学家考证了桃子在中国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中国桃的种子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今伊朗)、印度等国。在印度梵文中至今仍称桃为“CHNANI”,意为“秦地持来”,意即来自中国。桃子后又由波斯传到欧洲,到公元前十五世纪英国才有栽培,而后又从西欧传到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桃”与我们这些华裔老人有着极为亲近和密切的关系!
树阴下享受丰盛的午飧